🟥中共宣传系统⑧:中共宣传战术目标深度剖析

当你发现所有人都在重复同一个解释,所有愤怒都指向外部,所有安慰都归于体制,而每个质疑者都被群体围攻,请记住:这不是共识,这是设计。真正的可怕,不是有人骗你,而是有人在定义你该生什么气,该感动哪句话,该沉默在哪一刻。

很多人以为宣传的唯一目的就是“让你相信它在说的是真话”。这是一个典型误区。

中共宣传最厉害的地方,不在于说服,而在于操纵你的情绪和注意力,把“质疑”变得不再重要,把“问题”直接隐藏。

本专题将拆解四个核心战略目标:

不是要让你信,而是要让你看不见、不想问、不敢问、不再问。


🎯 战术目标①:不让人独立思考

🔹 核心逻辑

宣传最重要的作用,是建立一种**“默认答案”**:

  • 任何问题,一开始就有一个体制认可的解释。
  • 这个解释在情绪上最安全,认同成本最低。

当这个默认答案足够强,绝大多数人就会自动服从:

“我不确定事实,但先认同比较安全。”

关键手段:

  • 中央喉舌先定调
  • 地方媒体重复
  • 蓝V“全民共识”刷屏
  • 情绪先行(“骄傲”“心疼”“愤怒”)

🌐 案例:

铁链女事件

  • 官方通报先说“家庭矛盾”
  • 各地媒体照搬
  • 知乎、微博出现“理性讨论”模板
  • 情绪引导“心疼+同情”,不讨论制度责任

新增热点:

2024年核污水

  • 官方第一时间定调“日本对中国人民的挑衅”
  • 所有平台同步用“受害者”叙事,避免反思国内环保失职

🎯 战术目标②:制造话题锁场

🔹 核心逻辑

**“锁场”**就是用热点填满舆论空间,让反叙事永远抢不到麦。

操作流程:

  • 敏感舆情出现
  • 快速制造娱乐或小情绪话题
  • 批量冲榜,抢流量池
  • 核心问题自然“消失”

效果:
即使你想讨论,也很难找到扩散渠道。

🌐 案例:

上海封城

  • 真实议题:封控造成的大规模次生灾害
  • 微博头条轮番上演:
    • 王力宏李靓蕾离婚大战
    • 某地疫情感人故事
    • 南北方骂战

新增热点:

2023年贵州大巴翻车

  • 当天微博热搜:“刘亦菲恋情曝光”“张雨绮红毯造型”

🎯 战术目标③:重构情绪结构

🔹 核心逻辑

宣传的杀伤力不在信息,而在重新分配你的情绪:

  • 愤怒 → 外部敌人
  • 感动 → 体制
  • 恐惧 → 异见
  • 羞耻 → 不爱国

长期效果:

  • 批评者变成攻击对象
  • 群体监督失效
  • 负面情绪被引导到“最安全的方向”

🌐 案例:

核污水话题

  • 国内环保问题 → 不提
  • 愤怒 → 全部指向日本
  • 质疑者 → “你在为日本说话”

新增热点:

2022年白纸运动

  • “理性网友”说:

    “这些人被境外势力利用。”
    “中国这么大,封控难免有瑕疵。”


🎯 战术目标④:构建替代现实

🔹 核心逻辑

当一套“叙事宇宙”足够完整,群众就觉得:

“真实世界应该就长这样。”

特征:
✅ 所有问题都暂时
✅ 所有成功都伟大
✅ 所有批评都险恶
✅ 所有未来都光明

长期效果:

  • 现实感迟钝
  • 批判力削弱
  • 逆向审查(对批评者仇恨)

🌐 案例:

“我们在赢”

  • 经济下滑、失业高企,官方语境:

    “中国模式领先世界”
    “人民有强大韧性”

新增热点:

2023年房地产危机

  • 官方用“短期波动”一词统一口径
  • 知乎出现“为什么房产调整是好事?”专栏

🎯 战术目标⑤:制造群体防御机制

🔹 核心逻辑

宣传最终要建立**“群体免疫”**:

  • 有人质疑 → 群体自动围攻
  • 出现“自发辩护—排斥异见—羞辱”闭环

利用:

  • 从众心理
  • 羞耻恐惧
  • 归属感
  • 情绪投射

长期效果:
不需官方出手,群众自动维稳。

🌐 案例:

任何讨论中出现批评:

“别被境外势力利用了!”
“你行你上啊!”

新增热点:

白纸运动讨论

  • 微博评论:

    “幸亏有封控,不然死人更多。”
    “这些人是被收了钱,想搞颜色革命。”


🧠 机制图解

信息定调 → 情绪绑定 → 群体防御 → 替代现实 → 逆向审查

一旦跑完这套流程:

✅ 批评失去通路
✅ 个人失去情绪出口
✅ 群体失去共同问题意识


🛑 识别要点(详细说明)

观察以下特征,识别宣传战术:

讨论总是同一结论:

  • “虽然不好,但比国外强。”
  • “这是西方打压。”

情绪分配模板:

  • 愤怒 → 外部
  • 感动 → 体制
  • 恐惧 → 异见

有默认答案:

  • 一开始就有统一定调
  • 不讨论深层原因

逆向审查话术:

  • “别添乱”
  • “你是在唱衰中国”

示例:

  • 铁链女、白纸运动、核污水,这些讨论最后都收束到:

    “还是要相信政府。”


🛠️ 反制策略(更具体操作)

破解这些战术,核心是情绪冷却 + 事实对齐

拆解默认答案

  • 在讨论里追问:

    “这个解释是谁先发的?有没有别的可能?”

暴露情绪重构

  • 直接反问:

    “为什么愤怒只能给外部?国内问题就不能讨论?”

提供平行事实

  • 举国际案例:

    “在德国,媒体可以批评政府,这不代表仇恨国家。”

制造认知落差

  • 用现实对比:

    “如果一直在赢,为什么房价失业都这么糟?”

小规模真实讨论社群

  • 在私域组建小群:

    “我们先内部讨论,不用急着表态。”

留证存档

  • 把官方定调、删帖截图都存档,方便对比。

📌 小结

中共宣传系统最隐蔽的部分,不是谎言,而是对情绪和认知的结构化重塑。

它的最终目标,不是要说服所有人,而是:

✅ 阻止独立思考
✅ 让批评失去出口
✅ 把群体变成“自我维稳机器”

识别并拆解这些目标,是认知战的基石。


🐦 Twitter 📘 Facebook ✈️ Telegram 💬 WhatsApp 📧 Emai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