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发现,每当中共被批评人权纪录,官方和媒体总会迅速拿出“美国种族歧视”来转移话题?这是典型的“视角挪移”战术。
📌 案例背景
自2020年美国爆发“黑人的命也是命”(BLM)运动,中共迅速把美国种族问题当作对外宣传的核心素材。
当西方批评中国人权问题(新疆、香港)时,中共官方话术同步输出:
✅ “你们连自己国家都管不好,有资格指责别人?”
✅ “美国社会才是系统性歧视。”
📌 事件选取逻辑
此操作主要选取三类事件:
1️⃣ 种族冲突
- 警察暴力执法
- 黑人群体抗议
2️⃣ 街头骚乱
- 财产损失、失序画面
3️⃣ 政治撕裂
- 国会山骚乱与族群对立
✅ 核心目标:
把这些事件塑造成“美式民主的必然失败”。
📌 舆论反向对比
常见对比话术:
- “西方国家天天高谈人权,却连黑人都保护不了。”
- “美国社会早就分崩离析。”
- “看看他们的双标,再看看中国的稳定。”
情绪要点:
✅ 先抨击西方,再营造中国优越感。
📌 输出样式与话术
四大典型输出形式:
✅ CGTN短视频
- 黑人抗议+字幕:“美式民主破产”
✅ 环球时报评论
- 重点强调“制度性歧视”
✅ 外交部发言
- “美国没有资格谈人权”
✅ 社交媒体话题
- #USHumanRights #BLMChaos
📌 情感通路
这种叙事利用三种心理:
✅ 反美情绪
“他们才是罪魁祸首。”
✅ 相对主义
“我们不完美,但至少比他们强。”
✅ 民族主义
“中国模式才是正确道路。”
📌 破绽与矛盾
四个最明显的漏洞:
1️⃣ 逻辑偷换
- 别人失败≠你就正确
2️⃣ 选择性报道
- 只报负面,不提制度自我纠错
3️⃣ 普世价值否定
- 把批评简化成“西方阴谋”
4️⃣ 话术模板化
- 内容和语气高度雷同
📌 反制策略
如何破解:
✅ 先确认议题独立性
- “美国问题和中国责任无关”
✅ 拆解逻辑错位
- “别国问题无法免除本国责任”
✅ 制作对比资料
- 美国自我纠错机制 vs. 中共封锁
✅ 提醒受众:
“批评不需要完美的批评者。”
📌 小结
美国种族问题话术不是为黑人争取权利,
是用别人的悲剧掩盖自己的问题。
要识破它:
✅ 不被双标情绪牵引,
✅ 坚守逻辑清晰。
始终要问:
“你回避自己责任,是不是更值得反思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