渗透者不是敌人,是流水线耗材——写给所有战友的深度说明

很多战友总是疑惑: “这些人为什么一会儿极度支持,一会儿极度破坏?” “他们是不是突然良心发现,或者突然叛变?”如果你只用“背叛”或“觉醒”来解释,就永远看不清。
他们不是自己在表演,而是被体制当作“耗材”,分阶段使用、随时丢弃。
理解了这一点,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他们必然要精神撕裂,也必然要在台前表演。


一、他们不是“自己”,而是“资产”

绝大多数渗透者,并不把自己当成一个有立场的人。
他们是情报系统的资产

这意味着:

他们被任务驱动:

  • 你以为他是情绪波动,其实是上面下的指令。
  • 让他“退一步”“加大表态”“挑拨一次”,都不是心血来潮。

他们没有自主性:

  • 没有判断真假、分析价值的空间。
  • 每月有固定指标:
    • 发多少支持言论?
    • 收集多少分裂信息?
    • 影响多少人?

所以他们的矛盾和表演,不是人品问题,是流程的必然结果


二、他们互相监视,互相出卖

一个圈子里,永远不会只派一个线人。

中共是成组投放:

  • A线人:表面极度支持,记录谁最活跃。
  • B线人:负责挑拨分裂。
  • C线人:假装老实,把A和B的动向汇报给上级。

所以他们彼此都在问:

“我是不是在被同伙盯着?”

你看到:

  • 有人忽冷忽热,情绪反复。
  • 有人前天还在合作,后天就互相举报。

这不是偶然,是体制内部分权制衡式渗透


三、他们在系统里有代号和“风险等级”

情报系统里,每个人都会被编号和评级:

  • **S级:**完全可控,忠诚度最高。
  • **A级:**可靠但需要监视。
  • **B级:**有限度使用,情绪不稳定。
  • **C级:**仅观察,随时抛弃。

很多人突然“疯了”或“反水”,并不是良心发现。

而是:

他已经被降到C级,彻底被抛弃。

台前拼命刷忠诚的人,往往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是“弃子”。


四、他们的任务是分阶段的

绝大多数渗透任务,都有完整的剧本流程

1️⃣ 融入期(混同):

  • 拼命表忠心。
  • 与核心人物拉近关系,合影、私聊、套近乎。

2️⃣ 渗透期(收集):

  • 收集群体动态。
  • 汇报人脉和组织。

3️⃣ 扰乱期(挑拨):

  • 制造内斗。
  • 传播分裂性爆料。

4️⃣ 切割期(撇清):

  • 被识破或任务结束时,高调反目。
  • 改口骂郭文贵,证明自己“立场正确”。

所以你看到的转变,不是性格问题,是任务进度表


五、他们的“精神分裂”是设计出来的

战友常说:

“这些人是不是精神有问题?”

某种意义上,是的。但这不是天然的,而是任务驱动型分裂

他们必须:

  • 同时演“坚定支持”和“随时背叛”。
  • 实时观察所有人,随时表态。
  • 永远准备汇报上级。

他们的人格状态:
✅ 不信任任何人(包括同伙)。
✅ 不敢停止表演(否则回去交不了差)。
✅ 永远害怕被抛弃。
✅ 永远害怕被郭文贵揭穿。

这是一种系统性折磨。


六、郭文贵的策略:认知战对冲

很多人不理解:

“郭先生为什么总是见人就夸,给他们舞台?”

这不是软弱,而是反向利用

他的思路很简单:

  • 你要来混,我就给你舞台。
  • 你要演忠诚,我就树立你的人设。
  • 你要退出,留下所有痕迹。

等到关键节点,只需要一句话:

“他当年说了什么?”

这个人就瞬间信用崩盘。

这就是认知战对冲:
先把人拉进来,再一层层筛选和归档。


七、回到体制,他们也没有安全感

很多战友以为:

“他们反水后回去就安全了。”

真相恰恰相反。

在体制里,依然要被清算:

  • 太投入,被怀疑“真心反共”。
  • 太冷淡,被怀疑“不够忠诚”。
  • 中途反水,被打上“执行不彻底”的标签。

他们永远活在恐惧里。


🧠 核心结论

请你记住:

他们不是信仰驱动的敌人,而是体制流水线的耗材。

这种耗材的共同特征:
✅ 被迫高调
✅ 被迫精神撕裂
✅ 被迫留痕
✅ 被迫制造分裂
✅ 被迫随时背负“人设”

所以:

✅ 真正坚定灭共的人,反而不需要在台前表演。
✅ 永远高调、情绪化的人,要么在被利用,要么等着被丢弃。

看懂这个逻辑,是战友们最重要的免疫力。


希望这份说明能帮你在复杂的局里,保持清醒。

🐦 Twitter 📘 Facebook ✈️ Telegram 💬 WhatsApp 📧 Emai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