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刷到的每一条“感动中国”“全民同意”“愤怒声讨”,都不是自发的情绪,而是标准化剧本、标题党和剪辑魔术的连环操控。他们先用标题给你下套,再用剪辑制造全民同调,配合煽情音乐封锁质疑,最后用群体压力逼你表态。你以为自己在看新闻,实际上是在看一场精准导演的情绪秀。
🟥 中共宣传系统③:标准化剧本与叙述技巧(标题党与剪辑魔术)
什么是标准化剧本?
这是中共宣传的流水线生产模式:只要出现社会热点,立刻套上“标准情绪模板”,把复杂问题浓缩成几个规定反应。
🎭 四大固定剧本
剧本类型 | 核心情绪 | 用途 |
---|---|---|
爱国胜利剧本 | 自豪、团结 | 对外冲突时转移矛盾,凝聚情绪 |
外部阴谋剧本 | 愤怒、受害 | 遇到批评时甩锅境外势力 |
群众感动剧本 | 悲伤、感恩 | 灾难事件冲淡追责 |
领导关怀剧本 | 依赖、温情 | 强化政权正当性 |
标题党如何制造偏见?
心理逻辑:
- **先入为主效应:**人看到标题的第一印象,后续再看内容时会自动筛选符合这个印象的信息。
- **情绪染色:**情绪化词汇先触发感受,再影响判断。
常用套路:
-
删掉主体:
- 案例:爆炸事故报道成“突发爆炸”,不提是地方政府审批。
- **心理效应:**模糊责任,把事故感知为偶然事件。
-
模糊时间:
- 案例:旧画面+“最新进展”混用。
- **心理效应:**观众时间感错乱,产生持续紧迫感。
-
情绪先于事实:
- 案例:“看哭了!他只说了这一句话”。
- **心理效应:**先进入感动情绪,降低逻辑质疑。
剪辑魔术:画面如何拼成剧本?
心理学原理:
- **情境联结效应:**连续画面让人误以为彼此有关。
- **选择性呈现:**只播“合适”片段,观众误以为全面。
- **背景音乐增强:**音乐调动情绪,封锁理性。
🎯 核心手段拆解表
技巧 | 操作方式 | 典型案例 | 群众心理反应 |
---|---|---|---|
有利片段保留 | 剪掉负面内容,只留正面 | 武汉封城:居民感谢镜头重复播放 | 以为“全民拥护” |
交叉蒙太奇 | 不相关画面拼接成同一事件 | 汶川周年:救援+感恩+领导慰问组合 | 感动代替质疑 |
背景音乐 | 煽情音乐与画面同步 | 新疆棉:悲壮BGM+国旗画面 | 爱国情绪自动激活 |
情绪标题 | 先用情绪词汇锁定立场 | “全网泪目” “感动中国” | 先入为主,无视细节 |
时间错乱 | 旧新闻剪辑成新热点 | 新疆棉抵制多次“最新进展”重发 | 误判事态紧急 |
🧠 案例拆解+心理机制
🟥 案例1:武汉封城宣传片
操作:
- 只保留“居民感谢”画面。
- 背景配“我们同在”BGM。
- 循环播放同一句“相信党和政府”。
心理机制:
- **镜像神经元触发:**看别人感恩,自己也产生感同身受。
- **情绪同调:**重复画面+音乐让情绪进入固定轨道。
- **群体同质压力:**人人转发“感谢视频”,不转就显得冷血。
🟥 案例2:新疆棉抵制
操作:
- 采访路人全都支持国产棉。
- 视频剪出整齐划一的回答。
- 标题:“全国人民齐心抵制”。
心理机制:
- 社会证据:“大家都在做”,你也要跟。
- **一致性偏差:**看多了同一种表态,默认是事实。
- **恐惧排斥:**怕被骂“恨国党”,只能表态支持。
🟥 案例3:汶川地震周年
操作:
- 大量重复“英雄事迹”画面。
- 删掉对豆腐渣工程的提问。
- 背景悲壮音乐。
心理机制:
- **情绪封锁:**先被悲伤和感动占据情绪通道。
- **认知回避:**大脑为了减少不适,自动放弃追责。
- **记忆再编码:**再看地震话题时,只想起“众志成城”。
🧊 心理学效应概览
效应名称 | 描述 |
---|---|
先入为主效应 | 第一印象支配后续信息加工 |
情绪染色效应 | 情绪状态影响信息解读和记忆 |
社会证据 | 看见他人一致反应,认为那是正确选择 |
群体压力 | 不想显得异类,宁愿顺从主流 |
认知回避 | 为避免内心冲突,自动不再关注负面信息 |
总结
标准化剧本+标题党+剪辑魔术=多层心理陷阱:
- 标题先封锁你的立场。
- 画面挑选制造幻觉共识。
- 背景音乐强化情绪联结。
- 群体压力逼迫你同调。
- 情绪消退时,立场已被编码。
你以为自己在看“新闻”,其实在看一场被导演过的情绪大戏。